随州市圣丰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 中国军用汽车发展史(二)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中国军用汽车发展史(二)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中国军用汽车发展史(二)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2020/4/17 16:32:00来源:sfzyche点击:

       中国军用汽车发展史(二)自力更生 自强不息!

       中国军用汽车发展经历了第一阶段:从无到有 取之于敌;第二阶段:从依靠进口到仿制;成功到达第三阶段:自力更生的“第一代”军用汽车。


       第1个5年计划建设时期,我国开始了汽车、拖拉机等动力机器制造业的建设。1956年7月3日,第1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开始扭转军用汽车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投产3年即为军队装备3.5吨级4x2型CA10汽车7145辆。使国产汽车在车辆装备的总数中由零上升到7.52%。1958年一汽试制出2.5吨级6×6型CA30越野汽车,并投入小批量生产,开始装备部队。
       几亿人口的大国,几百万军队的大军,数以万计的军用车辆长期依赖进口,对国家、对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对部队作战、训练都极为不利。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刻不容缓地要求提高我国军用汽车生产能力和技术性能。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61年6月批准成立了军用轮式专业组,统一制定了军用汽车发展规划,组织研制、试验、定型,协调生产。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拟定出《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经中央军委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审批,于1963年5月1日颁发实施。方案确定研制生产0.5吨、1吨、2.5吨、3.5吨、5吨和7吨级的六种军用车辆基本车型。以这六种车型为基础,可发展20多种变型车,改装成若干种专用车,基本达到军用车辆装备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要求。
       1963年开始,一机部按照军用车辆系列化方案,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生产1吨、2.5吨和3.5吨级的越野汽车。并新建二汽东风、北京汽车制造厂、陕汽、四川汽车制造厂、济南重汽等厂家来开始研发0.5吨、5吨、7吨级的越野汽车。
       60年代后期,NJ230和BJ212轻型越野车投产,洛阳拖拉机厂研制的5吨级东方红DFH665越野汽车也经试产,开始装备部队。
       70年代初期研制的6×6型SX250、CQ261和8×8型JN252越野汽车,并于70年代后期陆续生产装备部队。初步扭转了重型武器牵引车不相匹配,小车拉大炮的状况。1974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EQ240越野汽车生产线。并生产出3.5吨级EQ245型6×6越野汽车。
      到1980年,国产第1代军用轮式车辆的6种基本车型(0.5吨级4×4型北汽BJ212、1吨级4×4型南京长江NJ230、2.5吨级6×6型解放CA30、3.5吨级6×6型东风EQ245、5吨级6×6型延安SX250、7吨级6×6型红岩CQ261和8×8型黄河JN252)全部投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并对我国整个汽车工业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实现军车国产系列化方案,从6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每年为军队生产补充万余辆汽车,到1980年,全军车辆装备中,国产汽车的比例上升到90%以上。在此期间,海、陆、空军的车辆的装备有了很大改善,炮兵、工程、通信、防化兵部队基本实现了摩托化;步兵改装两个摩托化军,步兵团开始装备汽车,淘汰了部分马车。进入80年代。军队车辆开始更新换代,陆续替换苏式车辆和60年代初装备的旧式国产汽车。
      随着6种军用汽车陆续投产,总后勤部于70年代初开始专家和科研机构应用国产军用基型车底盘.研制改装通用特种车和专用配套车,解决了各军兵种所需的特种车辆装备需求。到1985年.全军经改装的国产通用特种车和专用配套车已占装备车辆总数的24%,其中仅海军、空军、炮兵、坦克、通信、雷达、工程,防化,导弹等军兵种的专用配套车,就占全军装备总车数的15.48%,而空军装备的通用特种车和专用配套车,已占其总车数的52%。
      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曾研制出一种具有较高性能的50吨级10×10型样车,该车具有如下特点:大功率、全轮转向、油气弹簧独立悬挂、长轴距、平头前置低驾驶室、具有一定越野性能。试验样车从方案设计至出样车,共花了7年左右的时间。


北汽BJ210C和BJ212轻型越野车的发展历程!


北汽BJ210C轻型四驱越野车是随着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我国一下子失去了军用轻型越野车的供应来源,为此,国防科委做出决定:以成功研制出东方红轿车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为基地打造轻型越野车,以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接到任务后,北京汽车制造厂参考苏联专家留下的嘎斯69技术资料,结合东方红(脱胎于苏联的伏尔加)的研发经验,于1961年6月试制出样车BJ210C。动力方面,该车搭载了2.4升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70马力,最高车速98km/h。当各项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并于1963年通过国家鉴定后,北京汽车制造厂立即集中力量,生产了300辆BJ210C,并将它们投入一线部队试用。

北汽四门轻型越野车BJ212是北京汽车制造厂在BJ210C基础上重新开发的车型。BJ212拥有全面超越嘎斯69的性能表现,其动力系统搭载了一台2.5升直列四缸发动机,最大功率75马力,最高车速120-130km/h,百公里油耗约14升。经过5万公里的道路试验和全国专家的检验,1966年上半年,BJ212通过了国家鉴定。很快,第一批十几辆BJ212正式下线。8月18日,BJ212首次与公众见面,毛主席乘坐该车接见了红卫兵。一时间,所有人都知道了BJ212是毛主席坐过的车,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而该车长达40多年的传奇历史也由此展开。1969年1月,BJ212越野指挥车通过审核鉴定,正式进入我军装备序列,成为0.5/0.75吨级第一代军用轻型越野车。在计划经济时代,BJ212一直按照国家下达的指标来生产,年产量为5000辆左右,并且只有县以上级别和团级领导才能配备,是70、80年代最炙手可热的官车。除军用、民用以外,BJ212还曾被无偿支援给阿尔巴尼亚、越南等国。 


 

跃进NJ230型1.5吨4X4轻型越野汽车和NJ230轻型越野汽车发展历程!


1958年3月10日,南京汽车制配厂按照GAZ51试制出我国第一辆2.5吨轻型载货汽车-CN-130。1958年6月19日南汽又试制出跃进NJ230型1.5吨4X4轻型越野汽车。随后,受那时大跃进的影响,在1958年试制出NJ130、NJ230汽车后,大跃进导致工厂生产次序紊乱致使产能质量低下,六十年月中期工场停止整改,依照原版GAZ51和GAZ63重新设想制造了NJ130和NJ230的驾驶室,因而有了这款提高版的跃进NJ130轻型载货汽车和NJ230轻型越野汽车。跃进NJ230、跃进NJ230A(带绞盘)型1.5吨4X4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周期1965-1985年。 



一汽解放2.5吨级6×6型CA30越野汽车于1957年开始研制,1959年投产,1986年停产。(已经在中国军用汽车的发展历史(一)中详细介绍了,这里不做过来描述) 


东风六驱2.5吨军车和六驱3.5吨军车的发展历程!


1964年开始筹建二汽,在当时的战备气氛下,二汽的目标产品是1-8t载货汽车和1-5t越野汽车系列产品,但到最后还是决定生产2.5t EQ240和3.5t EQ245两种军用越野车。这两种车型都是工厂自行设计,经过多次试验,整车通过2.5万km道路试验,并有着8.2万km部队使用试验。EQ240自1968年12月就开始了设计工作,历经几次改型,终于在1975年完成定型投产。EQ240载重2.5至4吨,主要供应部队使用,采用了EQ6100型发动机,四冲程,水冷,匹配5挡机械式变速箱。随后也经历过多次改进。1976至1979年间,EQ240系列越野车迅速装备全军各主要机械部队和装甲部队。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EQ240作为拖炮车随军出征,因可靠的质量被誉为“英雄车”、“功臣车”。而EQ245是二汽研发的第二种越野车基本车型,1983年投入生产,载重3.5t至4.5t,采用EQ6105型发动机。

直到1975年6月15日,第二汽车制造厂EQ240型越野汽车投入生产并列装部队。 东风EQ240型2.5吨越野卡车是二汽自己研发的第一个车型。从1968年提出方案,到1969年出样车,再到1975年正式投产,EQ240经历了8年的开发历程。在1978年底开始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东风EQ240和EQ140开赴前线,深得部队好评。
东风EQ2081型 6×6 驱动2.5吨系列卡车于1975年以东风EQ240的名称开始服役,是东风公司的首款产品。最初的EQ240配备的是EQ6100/6105汽油发动机,一直在不断的改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嵌入了大量的新技术。其现役车型命名为EQ2081E,配备经过改进的EQ6100-1B汽油发动机。EQ240在20世纪90年代由于采用新的汽车命名系统改为EQ2081。EQ2082E6D安装了康明斯6BT5.9型5.88升柴油发动机。

1983年投入生产的3.5吨级东风EQ245型6×6军用越野车是二汽研发的第二种越野车基本车型。东风EQ245型6×6驱动3.5吨系列卡车(原来称EQ245)从EQ240(EQ2081)2.5吨军车系列派生而来,稍大,但视觉上相似。其最新生产型车辆称为EQ2100E6D(右侧驾驶和动力转向型为EQ2100E6DY),配备康明斯6BT5.9型5.88升涡轮增压柴油机。较早的EQ2100E配备的是EQ6105-1汽油发动机。
EQ2100E6D型三吨半越野汽车是EQ2100E车型的改进型,该车型于1995年设计定型,1996年投产。主要进行了如下7项改进设计:换装康明斯6BT5.9型增压柴油发动机、采用350单片离合器,液压气助力操纵、采用动力转向系统、采用中央弹簧气室驻车制动 、 采用发动机进气预热冷起动装置  、24V电气系统及符合法规的新式电器、仪表和开关 、改进驾驶室总成。 


 

我国的第一辆重型越野汽车——5吨级东方红六驱DFH665型越野军用车!


该车于1967年月10月投产,1970年正式批量生产,并实现了出口。东方红DFH665型越野车不仅是我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汽车,还是第一辆装备国产风冷柴油发动机的军用车辆。这一特性使其可以在缺水地区使用,避免在寒区发生冷却液冻结和在热区水箱开锅等情况的出现,满足了部队对各种气候条件下的使用要求,更是主要装备与陆军炮兵部队,用于牵引130毫米加农炮、152毫米加榴炮等师属火炮。

东方红DFH665重型军用越野汽车,它的研发初衷是,在1966年我军使用牵引重型火炮的轮式重型越野汽车全是进口货,而国家相关汽车产业又无法生产这类车型,装备的另一款履带式的60式牵引车在实际使用中,速度不仅慢还对路面破坏严重,长期使用进口货在财政上吃不消,零配件的供应也不能及时。为了国防战备的需要,于是洛阳拖拉机厂(第一拖拉机厂)开始进行国产轮式重型越野汽车试制。

东方红DFH665重型越野汽车布局为长头常规型,发动机前置,后面为驾驶室,再后面为车厢,行走部分为6×6驱动。其首次使用了一台8120F型风冷柴油机,具备较好的寒区易启动和炎热区域不易过热开锅的优良性能。液压助力转向的引入也使得操控把盘灵活不费劲。车底盘的前后驱动桥还装有通过气动控制的牙嵌式强制差速锁,使车辆在泥泞路面上的通行能力提高不少。离合器为气动式双片干式液压传动。东方红DFH665批量装备部队后,即成为师属130和152大口径火炮的牵引车,并参加过实战。部队反映它力大、越野性能好,相比法国进口货性能接近,个别指标还要好。该车还小批量出口国外,至今国内民间和某些国家还在使用。 


中国第一辆自主设计制造的重型越野车——5吨级延安SX250型6×6重型越野车


1968年,正是“一、二、三线工业新布局建设”的时期,陕汽正是出处于三线建设的行列。但是,当时陕汽的厂房还没有建好,为了进一步加快重型越野卡车的研制步伐,北汽承担了包建陕汽的任务。

1968年6月,延安SX250的设计小组和国防科委十二院组成了调查小组,深入部队了解炮兵的真正需求,广泛征求官兵的意见,他们先后到达了京、宁、穗等军区炮兵部队。初步确定了5吨越野车的基本设计要求。
1968年12月30日,延安SX250的第一辆样车正式在北汽试制成功。虽然北汽以最快的速度成功研制出了我国第一辆重型越野车,它功力大、越野性能好、机动灵活,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款车也有一个重要的缺点——高、大、笨。

一直到1973年12月,第四次研发的样车终于问世了,经过测试达到了设计任务书的要求。1974年,陕汽自主研发的这款重型越野卡车被国家命名为“延安SX250”。

1975年,延安SX250正式量产并走入部队。官方资料显示,这款车的设计总质量为15吨,车辆底盘自重为9.4吨,车辆的轴距为3125+1350mm,车辆货箱尺寸为4090x2341x920mm,在越野状态下,能承载5吨的载重量;在越野牵引状态下,能牵引6.5吨的总量。
延安SX250成功投产的消息传开,得到了李先念的赞誉,并在1975年5月,正式驶入中南海,这是中国汽车史上第一个驶入中南海的卡车。
随后,由于延安SX250在中国军车历史上的重要地位,1978年,该款车有获得了当时最高荣誉——全国科学大会奖,并成为中国第一批出口的军车。首批出口是在1983年,共出口了150辆,全部送往朝鲜。
1984年,延安SX250作为第一款中国自主研发的重型越野卡车参加了建国35年阅兵式,并在随后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立下了卓越战功。
也是在1984年,该款车和美国重型越野卡车进行了一场较量,在这次较量中,延安SX250成功战胜了美国车,为中国争得了荣誉,并成为中国军队指定用车。
据陕汽总工程师兼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王小峰介绍,截至延安SX250停产,这款车共有13000多辆走入了部队。

今天虽然这款车已经停产了,但是它的改款车型延安SX250K依然奋斗在中国军队的第一线,依然在为中国军事力量的增长奉献着自己的力量。 



10吨级黄河JN252型8x8重型载具的曲折发展历程。 


黄河JN252型8×8重型越野汽车长宽高为8410x2630x2660毫米;第1、2驱动桥轴距1350毫米;第2、3驱动桥轴距2600毫米、第3、4驱动桥轴距1350毫米;整车整备质量13.5吨;越野工况下载荷5吨;公路工况下载荷10吨;牵引质量18吨;最大车速64公里/小时;最大涉水深度0.8米。最大设计车速64公里/小时。黄河JN252型搭载了一台SH6135Q-1型直列6缸12升排量柴油机,最大输出功率147千瓦、最大负载发动机水温不超过90摄氏度。而SH6135Q-1型柴油机,则是当时能够使用的最佳机型。采用手动5挡变速箱带高低速。
济南重汽:始建于1935年,是中国最早的重型汽车生产厂,曾经开发和制造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JN-150型卡车)。济南重汽于1956年开始自主研发设计制造汽车。1960年4月试制出了中国第一辆重型汽车-黄河牌JN150型8吨重型汽车,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重型汽车的历史。后来毛主席到济南视察时,参观了这辆样车,朱德元帅亲笔题写"黄河"。几十年来,共生产重型汽车数十万辆,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1967年7月,在一机部越野车研制进度检查会上,考虑到刚刚组建的第二炮兵部队急需高性能特种车辆,一机部汽车局会同总参有关部门决定,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停止黄河250的进一步研制发展工作,集中力量研制第二炮兵部队所奇缺的高机动重型越野车。当时这个车代号为“黄河 251”重型越野车, 但是因为技术指标要求过高,以及当时国内材料的强度和加工工艺不能满足样车试验要求,最终历时两年,经过两轮样车试制后不得不放弃。
1968年底,第二炮兵部队和一机部汽车局向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下达了研制“黄河253”的紧急命令,黄河253是利用成熟的技术在当时民用黄河150载重车的基础上改装而成,能够从一定程度上满足第二炮兵的紧急需要。数月后,总计156辆重型越野车成为我国第二炮兵部队最早期的制式装备。同时,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全力投入到高机动性越野车——黄河252的研制工作中,黄河253车型就没有再延续发展。

1969年中苏边境接连爆发了几起冲突事件,之后,苏联又私下向美国等国试探对中国核设施发动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在此背景下二炮部队急需具有机动性的导弹发射平台。故1969年12月第二炮兵和一机部汽车局再次向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发文,下达了研制8x8高机动性独立悬挂重型越野车的任务命令,从此开始了黄河JN252的研发过程。研发过程中在JN251的基础上做了很多修改,改进首先是车架,回归老黄河JN150的Z字梁,原先要求的刚性好,现在要求有一定的韧性,多轴车之间相互扭着,刚性太强容易扭断。再一个弹性元件由原来螺旋弹簧改成了扭力杆,当时参照坦克的扭力杆。车壳体又与二炮等相关部门进行了重新研究,铝合金不过关,把自重往上提,车桥等元件改成铸钢材质,由于是独立悬挂关键的万向节工艺缺乏,参考的是戴高乐送给周总理的小雷诺车,最后JN252的万向节就是参考了它的球差万向节结构。当时要求的防滑差速器参考的是从国民党缴获的万国牌载重车,把它进行解体参照,后来黄河JN252用了7个这样的防滑差速器,四个轮间三个轴间,此时第一轮设计试制工作基本结束。

1970年9月,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制造出4种规格的4辆样车,交给第二炮兵和一机部汽车局的联合试验组。测试时发现JN252的球差万向节老是烧损,里面4个球老是烧毁,主要原因是我们的角度比较大效率降低了,后来进过改进很快就解决了,在试验过程中没有出现太大的问题。当时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四辆试制车中有一辆与火车相撞,从坦克场回来以后走到机床二厂那的铁路,车头刚开过去,火车就来了冲JN252中间撞过来,居然没有撞碎仅仅是把车架撞歪了,剩余的车继续做试验。1971年,为尽快满足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二炮组织军委等单位组织鉴定,认为该车基本符合要求,还有部分需要改进,最主要的是独立悬挂的衬套磨损严重,一方面是由于当时的材质问题,其次是密封也有问题,还有转向机相当沉重漏油等现象,JN252的转向机是仿照四川生产的法国贝利埃车型的转向机,而JN252也是从1971年开始批量生产。

1971年的批量生产是由部队临时鉴定,在1975年又进行了两高一低试验(高温,高原,低温,)后,1976年4月由一机部,七机部,国防科委,二炮在济南开了鉴定会,JN252从此基本定型,JN252主要有4个车型,分别为A型,B型,C型,基本型,基本型为普通装载导弹所使用,A型主要是拉发射基座,B型比A型长主要是燃料车为导弹加注燃料。当时JN252不但给部队用还有国防科委用,用作导弹试验,以及另外一部分给部队舟桥部队用,搭载机动浮桥,在毛主席逝世的时候,其中两辆JN252改装的灵堂车。

1978年7月,黄河JN252型越野汽车荣获国家科学大会奖,1984年,JN252型越野汽车被国家科学技术进步评审委员会评为特等奖,中国重汽迄今为止是中国汽车业唯一获得过中国国家科技最高奖的企业。

1984年的时候为了35周年国庆阅兵仪式导弹部队的检阅,要求组织30多辆车要重新制造,做完以后再拉往北京做试验。1984年10月1日,在建国三十五周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黄河252牵引乳白色的中远程导弹通过天安门广场的时候,让曾经为这辆车的研发与生产的相关工作人员激动不已。随着第二炮兵部队的壮大建设,JN252在后来30年中一直作为我国中远程战略武器的载体。同时也随着这套武器系统到过一些国家,黄河252和它的改进型是我国第一代和第二代军车中,唯一的高机动性越野车族,并且为以后多轴越野车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从1970年开始小批量样车测试至1989年,由济南重汽研发、生产的黄河JN-252型8x8轮驱动重型载具共生产出1422台(1262+160)。先后成为我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装备的DF-3中程地对地导弹牵引车(及全系统功能模块方舱载具);DF-5远程地对地导弹牵引车和运载车(配合对沙特的DF-5系统出口军贸)。由黄河JN-252型载具牵引的DF-5远程地对地导弹全系统,参加1984年过35周年大阅兵。



10吨级红岩CQ261型6×6重型军用越野汽车和红岩CQ261Q/25型6x6牵引车发展历程。 


红岩CQ261的历史可不是一般的精彩。1965年,四川汽车制造厂在重庆动工建设,次年,我国第一辆重型军用越野车红岩CQ260试制成功,1968年改进车型并命名为CQ261。当时,红岩CQ261承担了军队运输弹药和牵引火炮的主要任务,同时还“兼职”运输坦克。在1984年的国庆阅兵仪式上,红岩CQ261更是运载导弹在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时至今日,红岩CQ261那平头粗犷的驾驶室和巨大的车轮依然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

1966年6月,四川汽车制造厂红岩CQ260型重型越野汽车在綦江齿轮厂试制成功。1966年6月15日,依照引进的法国贝利埃GCH重型军用越野车技术生产的两台CQ260越野车样车装配下线,标志着我国重型军用越野汽车从此诞生;后来,红岩CQ261重型越野车荣获“中国汽车工业50年50个有影响力的产品”称号;1968年改型为CQ261,1971年7月投入批量生产。四川汽车制造厂为了宣传该产品,曾印刷过一批手绘版本的产品简介资料,相当硬核。

CQ261驾驶室可乘坐6人,由于牵引力大,多作为部队牵引火炮使用。而CQ261Q/25型6x6牵引车则是在CQ261的基础上衍生而来的变形车,与CQ261通用性高。CQ261采用最大功率为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最大扭矩为85公斤米,最高车速为61Km/h,百公里油耗50升。而衍生产品CQ261Q/25型6x6牵引车列车总重可达64.5吨,最高车速仅为45Km/h,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了250马力,最大扭矩则为105公斤米,油耗则为惊人的每百公里84升。 下一期接着讲述中国军车发展历程(三)